目不识丁的拼音、解释、组词

目不识丁的简介:

mù bù shí dīng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AI解释

目不识丁》是一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典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受过教育或文化程度很低,连最基本的汉字都认不得。在古代,“丁”是“字”的古称之一(另一个是“文”),所以“目不识丁”意指眼睛看不见文字。

详细解释

  • 含义:形容完全不懂文学、书法等有关的文字知识。
  • 来源:据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李元礼”的人非常有名望和学问。有一次他与一位名叫“陈仲举”的朋友讨论问题时,提到某人“目不识丁”。后来,这句话就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不认识字的人。
  • 用法: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文学或文化方面的无知。

造句

  1. 小明的爸爸因为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机会上学读书,长大后就成了一个目不识丁的人。
  2. 虽然爷爷年纪大了,但他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自学了不少知识,现在已经不再“目不识丁”了。
  3.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现在已经能够阅读简单的书籍和文章,不再是当初的“目不识丁”。
  4. 在现代社会中,“目不识丁”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但仍有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足够的教育。
  5. 李阿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通过努力自学掌握了电脑基本操作技能,并成为社区里出了名的“网络达人”,不再“目不识丁”。

这些句子展示了“目不识丁”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方法。

分词解释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shí,zhì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dīng,zhē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