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简介:
hā/hǎ/hà kè bèi lǐ·fèi ēn lì xiǎn jì
长篇小说。美国马克·吐温作于1876-1884年。汤姆·索亚的朋友哈克贝里·费恩心地善良。他帮助黑奴吉姆逃跑,两人乘木筏由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沿途为逃避追捕,经历了许多惊险事。最后吉姆的女主人临终前给他以自由。汤姆·索亚的姑母欲收费恩为义子,但他决心逃走,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长篇小说。美国马克·吐温作于1876-1884年。汤姆·索亚的朋友哈克贝里·费恩心地善良。他帮助黑奴吉姆逃跑,两人乘木筏由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沿途为逃避追捕,经历了许多惊险事。最后吉姆的女主人临终前给他以自由。汤姆·索亚的姑母欲收费恩为义子,但他决心逃走,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 AI解释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84年。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儿童冒险故事,也是一本深刻反映美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作品。故事的主角是哈克贝里·费恩(Huckleberry Finn),一个自由的孩子,以及他的朋友吉姆(Jim)。这本书通过他们的历险经历探讨了种族、道德和个人自由等主题。
详细解释:
- 人物设定:哈克贝里是一个自由儿童,性格天真善良;吉姆是一位被奴隶主非法贩卖的黑奴。
- 故事情节:在故事中,哈克和吉姆一起逃离了南方一个残酷的社会环境,经历了种种冒险。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友好的和不友善的人,从而逐渐成长,并且通过这些经历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 主题思想:《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不仅展现了儿童的纯真与善良,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社会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它对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奴隶制给予了批判和讽刺。
造句:
- 这本书是了解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
- 在读《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时候,我被书中展现的友谊和勇气深深打动了。
-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情节设计得非常巧妙,每个转折都让人意想不到。
- 虽然书名叫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
- 每当我想起那些关于自由、友谊以及正义的故事时,《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总是第一个跳入我的脑海。
分词解释
哈
hā,hǎ,hà
1 张口呼气:~欠。~一口气。2 象声词,形容笑声:~~大笑。打~~(开玩笑)。3 伛,弯:~腰(稍微弯腰)。
克
kè
1 能够:~勤~俭。2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4 严格限定:~日。~期。~扣。5 消化:~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贝
bèi
1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2 指贝类动物的硬壳:~壳。~雕。3 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4 姓。
里
lǐ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
费
fèi
1 用钱财:花~。消~。2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3 需用的钱财:~用。学~。4 姓。
恩
ēn
1 好处,深厚的情谊:~爱。~赐。~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德。~典。~惠。~仇。感~。开~。
历
lì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3 遍、完全:~览。~数(shǔ)。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险
xiǎn
1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风~。冒~。探~。保~。铤而走~。2 可能发生灾难的:~象。~情。~境。~峰。~恶。3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隘。~厄。~固。天~。4 存心狠毒:~毒。阴~。5 几乎,差一点:~胜。~些。
记
jì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