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日的拼音、解释、组词
长江三日的简介:
cháng jiāng sān rì
散文。刘白羽作。1961年发表。描绘重庆至武汉的长江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全文贯穿着“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作品写景状物,笔墨多变,并大量引用传说、民谣、古诗,咏物言志,情理交融。
散文。刘白羽作。1961年发表。描绘重庆至武汉的长江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全文贯穿着“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作品写景状物,笔墨多变,并大量引用传说、民谣、古诗,咏物言志,情理交融。
- AI解释
《长江三日》是现代作家徐迟所著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首次发表于1962年。该文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葛(格)洲坝(坝)工地的生活与建设情况,通过详尽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江上工人、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忘我工作的场景。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新中国工人们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详细解释:
- 背景:《长江三日》创作于1960年代初,正值中国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前夕。
- 内容:文章主要描述了在长江上建设葛洲坝工程的场景。通过三位不同身份人物(工人、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战士)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他们在工程建设中的艰辛与付出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 主题思想:作品歌颂了新时代劳动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及国家建设者的集体主义情怀。
造句:
- 《长江三日》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 在阅读《长江三日》时,我被文中那些勤劳、勇敢的人们深深打动。
- 每当提及中国水电建设的辉煌历史,《长江三日》都是绕不开的经典之作。
- 通过《长江三日》,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年代劳动者们的默默奉献和牺牲精神。
- 《长江三日》中的文字虽然简单,却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
分词解释
长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度。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江
jiāng
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3 姓。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日
rì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