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权的拼音、解释、组词

平均地权的简介:

píng jūn dì quán
1.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 AI解释

平均地权》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孙中山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经济理论,是其三民主义(民族、民主、民生)学说之一。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国家对土地进行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国民都有足够的生活所需的土地,并确保农民能够按照公正的价格耕种和使用这些土地资源。

解释

  • 平均地权:具体指的是通过政府或社会的力量来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它强调的是在保障个人经济权利的同时,要防止土地被少数人垄断,造成贫富差距过大。

  • 该理论不仅涉及对现有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还包含了对于土地征税、地价增值收益归公等措施。

造句

  1. 孙中山先生曾提出“平均地权”的理念,希望实现土地资源公平分配。
  2. 实行“平均地权”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3.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借鉴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进行了农村改革。
  4. 通过实施“平均地权”,政府可以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不公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 平均地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分词解释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jūn

1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 皆,都,老少~安。3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4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5 〔~钟〕古代乐器。6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

quán

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力。~威。~贵。~柄。~势。生杀予夺之~。2 有利的形势:主动~。3 变通,不依常规:~变。~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术。智必知~。4 暂且,姑且:~且。5 秤锤:~衡。6 衡量,估计:~其轻重。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