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借款合同的拼音、解释、组词
善后借款合同的简介:
shàn hòu jiè kuǎn hé/gě tóng/tòng
又称“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又称“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 AI解释
《善后借款合同》是一个特定法律术语,主要涉及到国际或国内在某一特定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之后进行的资金借贷行为。这种合同通常用于描述政府或其他实体之间为了弥补由重大灾难导致的财政损失而签订的一种资金借用协议。
解释:
- 背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遭遇重大的社会经济灾害时,如战争破坏、自然灾害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等,需要巨额资金进行恢复重建。
- 目的:通过《善后借款合同》,受灾方可以向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申请贷款,以解决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所需的资金短缺问题。这笔贷款被称为“善后借款”。
- 特点:
- 合同中会详细规定借款的金额、利率、还款期限及方式等具体条款;
- 借款往往需要按照特定用途使用,并且会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以确保资金能够被合理有效地利用。
造句:
- 政府与国际金融机构签订了一份《善后借款合同》,用于灾后重建家园。
- 在此次事件中,受灾地区政府与多个援助方签署了多份《善后借款合同》来筹集恢复建设所需的资金。
- 为尽快进行救援工作,《善后借款合同》中的第一笔资金已经拨付给了灾区。
- 按照《善后借款合同》,重建项目将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的修复,确保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稳定。
- 国际慈善组织提供了总额达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双方签订了详细的《善后借款合同》,用于灾后的恢复工作。
分词解释
善
shàn
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2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4 友好,和好:友~。亲~。和~。5 熟悉:面~。6 办好,弄好:~后。7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8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9 好好地:~待。~罢甘休。10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11 姓。
后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借
jiè
1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阅。~账。~据。~条。2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钱给人。3 假托:~口。~端。~故。~代。~景。~喻。~题发挥。4 依靠:凭~。~势。
款
kuǎn
1 诚恳:~留。~曲(qū)(殷勤的心意)。~待。~洽(亲切融洽)。~诚。~语(恳切谈话)。2 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落~(题写名字)。题~。3 式样:~式。4 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第三条第一~。5 经费,钱财:~项。~额。公~。存~。汇~。6 敲打,叩:~门。~打。~塞。~关而入。7 至:“绕黄山而~牛首”。8 留,招待:~客。9 空:“~言不听,奸乃不生”。10 缓慢:~步。~~。
合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