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乘槎的拼音、解释、组词
海客乘槎的简介:
hǎi kè chéng/shèng chá
1.浮海通天的传说。出自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1.浮海通天的传说。出自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 AI解释
《海客乘槎》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具体出自于东晋时期的一则故事。在《博物志》中提到过,有一位名为张骞的人,据说他曾经乘坐木筏或船经过了海洋,最终到达了天河边,遇见了牛郎和织女。这里的“槎”是指古代的一种简陋船只或者是木筏,而“海客乘槎”的意思就是海上旅客乘坐这样的船只去进行冒险航行。
详细解释: - 海客:指在海上航行的人。 - 乘槎:“槎”意为木筏或者小船,“乘槎”则是坐上木筏或小船的意思。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尤其是对海洋的探险精神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造句: 1. 古代航海家的故事激励着现代的人们勇敢地“海客乘槎”,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 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像古人一样,做个“海客乘槎”的冒险者。 3. 他怀着探险家般的热情,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海客乘槎”,要去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 4. 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勇敢的人们就像古代的“海客乘槎”一样,不断挑战自我极限。 5. 正如古人所言,“海客乘槎”,勇于面对挑战、追逐梦想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这些句子意在表现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类似于古人通过木筏或船只去探寻海洋深处的秘密。
分词解释
海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
客
kè
1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气。~卿。2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居。~籍。~死。3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乘~。~流量。4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政~。侠~。5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观。~体。6 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冰淇淋。
乘
chéng,shèng
1 骑,坐:~马。~车。~客。~警。2 趁着,就着:~便。~机(趁着机会)。~势。~兴(xìng)。因利~便。3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法。~幂(mì)。~数。4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小~。上~。下~。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