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黜的拼音、解释、组词

抑黜的简介:

yì chù
1.亦作"抑绌"。 2.贬废;排斥。

  • AI解释

抑黜》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对官员进行贬谪或免职的行为。"抑"在此多指压制、贬低的意思,“黜”则是指罢免、废除的意思。这个词组合在一起就表示通过对某人进行贬谪或免职来抑制其地位和权力。

造句:

  1. 古文翻译中的例句
  2. 抑黜权臣,以清朝廷。” —— 压制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以使朝廷更加清明。
  3. 现代历史情境中的应用
  4. 在古代,当一个官僚集团权力过大时,皇帝可能会采取抑黜措施,削弱其影响力。
  5. 文学创作中的引用
  6. 他被政敌们步步紧逼,最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打击和抑黜命运。
  7. 历史人物故事中
  8. 唐朝时期,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的官员常被朝廷抑黜,以示惩戒。
  9. 成语及典故中的使用
  10. “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为避免被抑黜,官员们选择离职或隐退。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抑黜》一词不仅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政治色彩,在现代也可以用于描述对某人的贬谪或者废除职务的情况。

分词解释

1 压,压制:~制。~止。压~。~强扶弱。~扬(a.音调的高低起伏;b.沉浮;c.褒贬)。2 忧闷:~郁。~塞(sè)。3 文言连词(a.表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如“~或”;b.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如“多则多矣,~君似鼠”)。4 文言发语词:“~齐人不盟,若之何”。5 古同“噫”,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