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饭僧的拼音、解释、组词

粥饭僧的简介:

zhōu/yù fàn sēng
1.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本为僧人自谦之词。后多用以嘲讽尸位素餐者。

  • AI解释

词语“粥饭僧”在古代汉语中特指一种佛教徒,他们以乞食为生,一般会在寺庙内生活,每日接受信徒施舍的食物。这里的“粥饭”指的是日常所食用的食物,而“僧”则是指和尚或出家人。这类僧人不种植田地,也不养牲畜来维持生计,完全依赖于信徒的布施。

造句

  1. 古代文人常常描绘那些过着 粥饭僧 生活的和尚,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却充满了宁静与智慧。
  2. 在某个寒冷的冬日,他偶然遇见了一位行走在街头巷尾,每天靠乞食为生的粥饭僧
  3. 东晋时期的名僧慧远曾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其中就提到了关于佛教徒是否应该接受世俗君主礼遇的问题,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粥饭僧生活状态的一些思考。
  4. 每当寺院中举行斋会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们都会带来各种美味佳肴,而这些佳肴将会分发给参加盛会的所有粥饭僧,以表达对他们修行精神的支持与尊敬。
  5.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里,许多出家人为维持生计,选择了过着粥饭僧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艰苦。

分词解释

zhōu,yù

1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小米~。2 像粥的东西:泥~。乱成一锅~。

fàn

1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2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3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4 喂牲畜:~牛。

sēng

1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侣。~尼。~人。~众。~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