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采桑子的简介:
cǎi sāng zǐ
词牌名。截取唐代教坊曲《采桑》中的一“片”,单独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押平声韵。
词牌名。截取唐代教坊曲《采桑》中的一“片”,单独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押平声韵。
- AI解释
《采桑子》,原本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它属于小令,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此调始见于《花间集》和宋晏殊集中。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这个词语中的“采桑子”并不直接指向具体的含义,而是指一种特定的词牌名。“采桑”一般指女子在桑树下采摘桑叶以养蚕的行为,在古代中国,这常常是女子劳作的情景。
-
文学背景:《采桑子》这种词牌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来发展成为宋词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类作品多表达了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或是个人情怀的抒发,风格优美婉转。
-
音乐特性:“教坊曲”意味着它原本是宫廷或民间流行的乐曲,经过文人的改编后,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这样的词语在古代可以指代具体的歌词内容或者整首词的作品形式。
-
文学体裁特征:《采桑子》作为宋词的一种格式,在结构上有其固定的规律,通常上片四句、下片五句,每句的字数相对固定。这种模式使得它适合表达细腻的情感和景致描写。
造句
- 她轻盈地在林间行走,仿佛《采桑子》中描绘的那个女子,在春日的阳光里采摘着青翠的桑叶。
- 每当夜幕低垂,《采桑子》中的那些词句便如流水般在心中荡漾开来,让我想起了远方的故乡。
- 他拿起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采桑子》,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田园风光图。
- 这间古色古香的茶馆中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采桑子》便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幅。
- 在那场诗词大会上,参赛者们围绕着《采桑子》展开激烈角逐,每一位选手都希望通过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来赢得比赛。
以上是关于“《采桑子》”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采
cǎi,cài
1 摘取:~撷。~花。~摘。~制。2 开采:~煤。~矿。3 选取,取:~访(搜集寻访)。~纳(接受意见)。~集。~购。~写。4 神采,神色,精神:神~。精~。5 同“ 彩 ”。6 〔~~〕盛多的样子。7 古代指官。
桑
sāng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2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