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的拼音、解释、组词
兔死狗烹的简介: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兔子死尽了,用来捕兔的猎狗因为失去了作用而被烹食。比喻事成之后,有功之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语本《淮南子.说林》。△「鸟尽弓藏」、「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2. #《淮南子.说林》1>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镆邪断割,砥砺之力。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2>藏。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文子.上德》、《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 (2) 强弩:装有机关,劲度很强的弓。弩,音ㄋㄨˇ。〔参考资料〕 ■《文子.上德》使叶落者,风摇之也。使水浊者,物挠之也。璧锾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断割,砥砺之力也。虻与骥致千里而不飞,无裹粮之资而不饥。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
3.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世袭而封为淮南王,曾经和众门客、方士合著了《淮南子》一书,内容兼融先秦各家的学说。在《淮南子.说林》中提到「捕获了狡兔,就把猎犬烹煮来吃;射尽了高飞的鸟,强弓就被收藏起来」,意指事情成功之后,有功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因为才能出众受到猜忌,而遭到杀害或疏远。后来「兔死狗烹」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成之后,有功之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
1. 兔子死了,用来捕兔的猎狗失去作用,就被煮来吃。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曾经出过力的人遭到遗弃或被杀的命运。语本《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例】这件事情他尽心尽力的为老板奔波,没想到事成之后反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1. 兔子死尽,用来捕兔的猎狗失去了作用,故而烹食之。语本《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多指统治者杀戮功臣而言。《西游记》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明.张景《飞丸记》第三三出:「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冤赍志。如汉代韩、彭,宋朝张、岳,后来成什么结果。」也作「兔尽狗烹」。
《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留侯世家》,原意是指兔子死了,猎狗就没有用处了,所以人们会把猎狗煮了吃掉。后来引申为比喻在完成任务后被抛弃或杀害的意思。
这里的“烹”字,在古代汉语中不仅指的是煮、烹调食物的烹饪行为,也有消灭、处置之意。成语用来比喻那些原本受到重用的人物或者事物,在它们完成了任务之后就被摒弃或遭到迫害的情况,常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和批评态度。
造句:
- 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一朝走红,背后操盘手们便开始《兔死狗烹》一般地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 古代君主得志时重用谋士,一旦功成,便会像《兔死狗烹》一样将他们置于不利境地。
- 他曾经是公司的核心人物,但随着公司发展顺利,他的地位渐渐被边缘化,如同《兔死狗烹》一般。
- 历史上的许多忠臣贤士,在完成使命后往往遭到君主的猜忌和迫害,可谓《兔死狗烹》的命运。
- 某些公司在业绩下滑时会裁员,这实际上是一种《兔死狗烹》的现象,表明公司对员工的重视仅限于获利时期。
这些句子通过具体的情景描绘了“兔死狗烹”所表达的那种权力与利益关系中的冷酷和无情。
分词解释
tù
1 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子。~脱(迅速地逃走)。~毫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2 古称娈童(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sǐ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gǒu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pēng
1 煮:~调(tiáo )(烹炒调制)。~饪。~茶。2 一种做菜的方法,先用热油略炒之后,再加入液体调味品,迅速搅拌,随即盛出:~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