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大营的拼音、解释、组词
江北大营的简介:
jiāng běi/bèi dà/dài/tài yíng
1853年清政府在长江北岸扬州建立的军营。与驻天京(今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相呼应,企图阻止和截断太平军北进的道路。1856年被太平军击破,不久又重建。1858年太平军攻克扬州,江北大营被摧毁。
1853年清政府在长江北岸扬州建立的军营。与驻天京(今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相呼应,企图阻止和截断太平军北进的道路。1856年被太平军击破,不久又重建。1858年太平军攻克扬州,江北大营被摧毁。
- AI解释
《江北大营》这个词汇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而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个专有名词。它主要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中,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指的是清军在长江北岸布置的一系列军事据点和营地的总称。
解释:
- 江北大营 指的是清朝政府为防御外敌入侵,在长江以北地区设置的多个军事要塞、堡垒及驻军基地。这些地方通常靠近长江沿岸,便于利用河流作为防线的一部分。
- 这些军事据点是清政府在与列强如英国等进行抗争时所建立的重要防线之一,目的是抵御外国侵略者。
造句:
- 在《江北大营》设立后,清朝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固这些营地的防御工事。
- 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江北大营》的守军英勇作战,为保护国家免遭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 《江北大营》不仅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中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故事。
- 尽管《江北大营》最终未能抵挡住敌人的进攻,但其历史价值不可忽视,成为后人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在现代的历史教育中,《江北大营》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帮助人们了解这段复杂的历史背景。
分词解释
江
jiāng
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3 姓。
北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营
yíng
1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地。~房。~垒。军~。野~。阵~。步步为~(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2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3 筹划,管理,建设:~业。~作。~田。~造。经~。国~。私~。4 谋求:~求。~生。~救。~养。钻~。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