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令的拼音、解释、组词
剃发令的简介:
tì fā/fà líng/lǐng/lìng
1.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剃发令"。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重申此令,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明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1.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剃发令"。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重申此令,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明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 AI解释
《剃发令》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清朝末年满族统治者强迫汉族男子剪去长辫、改行满族样式发型的相关政策相关。这一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反对。由于它涉及到了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详细解释
- 剃发: 指的是将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留一个平顶的形状(通常称为“光头”),这是满族人的传统发型。
- 令: 是命令的意思,表示这种行为是官方规定的,必须执行。
造句
- 清末民初时期,政府颁布了《剃发令》,要求所有汉人都要剪掉辫子以示臣服。
- 虽然《剃发令》最终被废除,但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剃发令》成为了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写了主人公对《剃发令》的反感和反抗情绪。
- 电影《英雄本色》通过一段情节回顾了历史上实施《剃发令》的背景及其社会反响。
以上造句是基于历史事实进行的艺术创作,用以展现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实际的历史中,《剃发令》的确引发了许多争议和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情绪与文化冲突。
分词解释
剃
tì
1 用刀刮去毛发:~头。~刀。~度(佛教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使成为僧尼)。
发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 放,射:~射。百~百中。焕~。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4 散开,分散:~散。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6 打开,揭露:~现。~掘。7 产生,出现:~生。~愤。奋~。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9 显现,显出:~病。~抖。~憷。10 开始动作:~动。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令
líng,lǐng,lìng
1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