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工代赈的简介:

yǐ gōng dài zhèn
1.使由于失业或受灾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参加工作,获得一定的收入,以代替政府对他们的救济。

  • AI解释

《以工代赈》是指在扶贫救济中,通过提供劳动的机会来代替直接的资金或物资援助的一种政策或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发展项目,如修建道路、植树造林等。它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还能帮助提升当地居民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机会。

详细解释

  • 目的:旨在通过劳动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 机制: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可能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或其他有利于社区发展的项目。参与项目的劳动力可以是当地的贫困家庭成员,他们通过参与这些项目获得工资收入,从而改善生活状况。
  • 优点
  • 可以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帮助解决失业问题。
  • 结合劳动与教育的双重目的,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技能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 促进社区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造句示例

  1. 政府启动了新的“以工代赈”项目,在贫困地区修建道路,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改善了交通条件。
  2. 这个以工代赈的计划不仅让村民们获得了收入,还让他们学到了新技能。
  3. “以工代赈”的政策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帮助许多贫困家庭摆脱困境。
  4. 在这次扶贫活动中,当地政府采用了“以工代赈”模式,组织了村民参与植树造林工作。
  5.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我们不仅能够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还能为社区留下长期的利益。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dài

1 替:~替。~办。~销。~序。~表。2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3 世系的辈分:下一~。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