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的拼音、解释、组词
平仄的简介:
píng zè
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体文中所用的字音讲求平声和仄声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有一定格式,称为调平仄。
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体文中所用的字音讲求平声和仄声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有一定格式,称为调平仄。
- AI解释
《平仄》这一术语通常指的是汉语中声调和谐的原则,是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汉语中,“平”指平声字,主要是第一声和第二声(现代普通话分类可能有所不同),而“仄”则涵盖了除平声之外的其他三种声调:第三声、第四声以及入声。这种声调安排的规则旨在使诗歌或韵文更加悦耳动听,并且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
在古汉语中,对诗词格律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句中的字要按照一定的平仄结构排列,如五言绝句要求“二二一”(即前两句两平两仄,后两句一平一仄)等模式。这种规则使得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以下是五个包含“平仄”概念的造句示例:
-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平仄规律,每一字都要精准把握。
- 在吟诵诗词时,正确地运用平仄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 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古代文学中的平仄规则,希望能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 这首五言绝句的平仄安排非常巧妙,读来令人感到十分和谐悦耳。
- 学习了平仄知识后,她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请注意,这里的“平仄”并非指具体的一句话或一句诗,而是用于描述汉语声调规律的一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平仄”通常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在讨论某首诗歌的韵律特征时提到。
分词解释
平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仄
zè
1 倾斜:~立。日~。2 狭窄:逼~。3 〔~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4 心里不安: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