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和气平的拼音、解释、组词

心和气平的简介:

xīn hé qì píng
形容心气平静,态度温和。同“心平气和”。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心平气和」。见「心平气和」条。

2. 此处所列为「心平气和」之典源,提供参考。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1>。』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没有瑕疵的。出自《诗经.豳风.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点。

3. 此处所列为「心平气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心平气和」原作「心平德和」。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人,在齐景公时任宰相,为当时的名臣。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有一天,景公游猎回来,与大臣梁丘据等在遄台饮酒作乐。当景公对人生有所感慨时,梁丘据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说:「只有据与我是相和的啊!」随侍在侧的晏子不以为然,他说:「据和你不过是相同而已,那里有相和!」景公讶异地问:「『和』跟『同』有什么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若以烹调为例,在熬煮羹汤时,会适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调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处之道也是这样的。当君王提出一个主张时,作为臣子的应该是从不同角度给予建言,使君王的施为更为完备,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乐为例,一篇好的乐章,是各种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调和出优美的音乐,使君子听了,内心能得到平静,德行能趋向平和。所以《诗经》说:德音是没有瑕疵的。像梁丘据这样只会对君王的说法同声应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里去调味,谁会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弹一个单一的音符,谁会想去听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处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静,德行修养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气自然会温和不暴躁,所以后来由此演变成「心平气和」这句成语,形容心气平和,不急不怒。

1. 心中平和,不急不怒。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而寿不可胜计也。」也作「心平气和」。

心和气平》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境平静、态度平和,遇事不急躁、能保持理智与冷静的状态。其中“心”指的是内心的情感或想法,“和”意味着和谐、和平或者温和的态度,“气平”则强调的是情绪上的平稳。

详细解释

  • :内心的活动,思想感情。
  • :和谐,和睦;温顺,不冲动。
  • 气平:指情绪平稳,没有过激的情绪波动。

综上所述,《心和气平》反映了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情绪稳定的态度,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状态。

造句

  1. 老张是个老练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心和气平地去解决。
  2. 面对批评,他总是能心和气平地接受,从不因此而生气或抱怨。
  3. 小李做事总是心和气平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小事都不急躁。
  4. 在这次团队合作中,大家都很注意保持心和气平的态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5. 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先冷静下来,做到心和气平地思考解决方法。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心和气平》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状态的描述,也常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其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分词解释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hé,hè,huó,huò,hú

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10 姓。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7 欺压:受~。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