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的拼音、解释、组词
拉斐尔前派的简介:
lā/lá fēi ěr qián pài
19世纪中叶出现于英国的画派。认为绘画艺术至拉斐尔时盛极而衰,故企图复兴拉斐尔以前的艺术以振兴英国画坛。其绘画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及内容严肃的文学作品。画风严谨、细致。代表人物有罗赛蒂、亨特、密莱斯、伯恩-琼司等。
19世纪中叶出现于英国的画派。认为绘画艺术至拉斐尔时盛极而衰,故企图复兴拉斐尔以前的艺术以振兴英国画坛。其绘画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及内容严肃的文学作品。画风严谨、细致。代表人物有罗赛蒂、亨特、密莱斯、伯恩-琼司等。
- AI解释
《拉斐尔前派》是指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英国美术史上兴起的一个艺术团体。它最初由三个年轻艺术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霍尔曼·亨特和迪安·琼斯共同创立。这个名称来自于他们认为自己的绘画风格比当时的主流学院派艺术更加古典,甚至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之前。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特点包括: - 强调对自然的忠实描绘 - 使用鲜明、饱和的颜色 - 对细节的关注与对文学主题的兴趣
这个团体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争议和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风格与众不同且突破了当时的艺术规范。然而,他们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以下是五个使用“拉斐尔前派”一词的句子:
- 《伊甸园》是拉斐尔前派成员米莱的经典之作。
- 尽管遭到了很多批评,《诺亚方舟》依然代表了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成就。
- 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画风的浮华,追求自然和真实的表现手法。
- 《古希腊神话中的潘神》是拉斐尔前派的重要作品之一,展示了他们对细节的极致关注。
- 在那个时代,许多艺术爱好者都向往加入拉斐尔前派,以追随其创新的艺术理念。
分词解释
拉
lā,lá
1 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2 用车载运:~货。3 使延长:~延。~伸。4 排泄粪便:~屎。5 联络:~拢。~帮结伙。6 摧折:摧枯~朽。7 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小提琴。9 抚养子女:~扯。10 帮助:他有困难,~他一把。
尔
ěr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2 如此:偶~。不过~~。3 那,其(指时间):~时。~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前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
派
pài
1 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2 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3 作风,风度:正~。气~。~势。~头。4 分配,指定:~赴。~驻。~遣。委~。5 指摘:~不是。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