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153-208)的拼音、解释、组词

孔融(153-208)的简介:

kǒng róng (153-208)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 AI解释

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儒学世家,其父孔宙、叔父孔褒都是当时的重要人物。孔融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在文学方面尤其出色,被后人誉为“建安七子”之一。他的作品文风清丽流畅,善于运用典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解释

  • 生平:孔融出生于东汉末年的著名儒学世家,年轻时就有高超的辩才和出众的才华。他不仅在政界活跃,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 成就与影响:孔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文采斐然著称。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对后来的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政坛上的表现虽然并不顺利,但其才智和人格魅力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 性格特点:孔融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他的智慧与勇气使得他成为当时文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造句

  1. 孔融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来的小说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尽管身处于权力斗争之中,孔融依旧保持了自己正直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
  3. 在那个时代,孔融被誉为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文章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4. 孔融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在政治生涯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与智慧。
  5. 《论语》中有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孔融虽然仕途多舛,但始终以学问和品德自持。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孔融在文学与政治上的成就及影响。

分词解释

kǒng

1 小洞,窟窿:~穴。~眼。~洞。~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2 很:~急。~武有力。3 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4 姓。

róng

1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化。~解。消~。2 调合,和谐:~合。~洽。~汇贯通。其乐~~。3 流通:~泄(飘动,浮动)。金~(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4 长远、永久:~裔(形容声调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