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教九流的拼音、解释、组词

杂教九流的简介:

zá jiào/jiāo jiǔ liú
1.太平天国对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别之称呼。

  • AI解释

词语“杂教九流”并非一个固定且广为人知的成语或术语,它的含义似乎来源于古代中国关于学术、哲学、宗教领域的一些分类。在一些古籍中,“九流”指的是先秦时期形成的九大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名家(也称辩者)、墨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和兵家。而“杂教”一词可能用来形容那些不属于上述“九流”,或是融合了多种思想体系的宗教或哲学体系。

因此,“杂教九流”可以被理解为涵盖不同流派的思想,这些流派包括传统的儒家、道家等九个学派,以及一些较为边缘化或者混合性质的宗教和哲学观点。这个词汇更多地用于描述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造句

  1. 在先秦时期,各种杂教九流的思想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2. 孔子曾广泛学习杂教九流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
  3. 杂教九流中的法家主张法制严明,这在当时的社会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 虽然杂教九流各有侧重,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5. 从杂教九流的思想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请注意,“杂教九流”并非一个严格定义的术语,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上下文来确定其确切含义。上述解释及造句是基于此概念的一种广义理解和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1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2 混合:夹~。混~。~交。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