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断梗的拼音、解释、组词

浮萍断梗的简介:

fú píng duàn gěng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断梗:折断的草木茎。比喻飘泊无定的浪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飘泊无定的浪子。《野叟曝言》第一二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也作「浮萍浪梗」。

《浮萍断梗》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少见,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组成部分进行推测和解释。从字面来看,“浮萍”指的是生长在水面上的一种漂浮植物,而“断梗”则是指被折断的植物枝条。综合起来,“浮萍断梗”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又如断梗般孤立无援的事物或处境。

详细解释

  1. 浮萍:通常指的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低矮草本植物,常用来象征漂泊不定、无法固定存在的人或事物。
  2. 断梗:指被折断的植物枝条,常常与孤独、无助等情感联系在一起。比喻人或事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造句

  1. 就像浮萍断梗一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小明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孤独的旅人。
  2. 在社会洪流中,那些被边缘化的人群就像是漂泊在水面的浮萍和断裂的树枝一样,显得格外脆弱。
  3. 因为工作上的失误,他现在像浮萍断梗般孤立无援,不知道该向何处寻求帮助。
  4. 海边的小屋孤独地矗立着,就像一位经历风浪洗礼后的浮萍断梗,在这里等待着新的开始。
  5.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如同浮萍断梗,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漂泊感。

通过这样的解释和造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浮萍断梗”这一表达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

分词解释

1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桥。~力。~标。~萍。~泛。~沉。漂~。~光掠影。2 表面的:~皮儿。~土。~雕。3 空虚,不切实:~夸。~华。4 不沉静,不沉着:轻~。~躁。5 暂时的:~记。~支。6 可移动的:~财。~荡。~吊。~动。7 超过,多余:人~于事。8 呈现,涌现:~现。~想。9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脉。

píng

1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泊。~踪。~水相逢。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gěng

1 植物的枝或茎:菜~子。2 直,挺立:~着脖子。3 正直,直爽:~直。4 阻塞,妨碍:~塞(sè)。~阻。心肌~死。5 大略:~概。6 有刺的草木:~榆(刺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