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省的拼音、解释、组词

秘书省的简介:

mì/bì shū shěng/xǐng
1.官署名。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典司图籍。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丞及秘书郎﹑校书郎﹑正字等官,领国史﹑著作二局。唐代改称兰台﹑麟台。明以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 AI解释

秘书省》是一个历史名词,主要在中国古代官制中出现。它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起草皇帝诏令、管理国家档案以及参与朝廷重大事务的决策等。

详细解释:

  1. 职能与地位:
  2. 秘书省在唐朝时就已经设立,并逐步发展成为专门处理机密文书和档案的重要机构。它下辖多个部门,如秘书馆、翰林院等。
  3. 宋朝时期,秘书省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中央官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组织结构:

  5. 秘书省内部设有不同的科室或部门来处理不同类型的文书和档案管理工作。
  6. 其主要职责包括起草皇帝诏令、参与重要政治决策等。

  7. 文化影响:

  8. 由于秘书省直接服务于皇帝,所以其成员多为知识渊博之士。这些文臣在历史上的贡献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造句示例:

  1. 在唐朝,很多著名诗人和学者都曾在秘书省任职,参与国家机密文件的撰写。
  2. 他有幸被选入秘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重要诏书。
  3. 为了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献免遭破坏,许多历史学家建议将它们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例如古代的秘书省
  4. 在那个时代,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都投身于秘书省,成为国家机密文档的守护者和管理者。
  5. 秘书省不仅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分词解释

mì,bì

1 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密。~藏(cáng )。~方。~诀。~计。~史。神~。奥~。2 保守秘密:~而不宣。3 珍贵罕见:~本。~籍。~宝。~府。4 姓。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