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举业的拼音、解释、组词

制举业的简介:

zhì jǔ yè
1.指八股文。

  • AI解释

《制举业》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其组成部分来看,“制举”是指古代由皇帝亲自主持或特诏举行的科举考试,“业”则是指从事这些考试所需的学习内容或准备工作。结合两者,我们可以推断“制举业”可能指的是专门为了准备这种特殊的科举考试而进行的学业和训练。

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有一种特别的考试形式叫“制科”,它与传统的进士科有所不同,通常是皇帝根据国家需要临时设置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因此,“制举业”可以理解为为了参加这类特殊考试所进行的学习准备活动。

以下是五个使用“制举业”的造句:

  1. 唐代的文人往往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各种经史子集,以备将来有机会参加皇帝举行的各类特诏的制举业。
  2. 孙悟空虽然是一只猴子,但他也潜心研究过不少关于制举业的知识,只为等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
  3. 在那个时代,许多读书人为了能在皇帝举办的制举业中脱颖而出,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特殊的复习和准备。
  4. 李白曾说:“我欲学制举业,待诏金马门。”表达了他对参与这类特殊科考的向往之情。
  5. 唐朝时期,每年都会有几次皇帝亲自设置的制举业考试,在这些考试中往往能诞生出不少人才来。

分词解释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