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乐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部乐的简介:

jiǔ bù lè/yuè
1.隋及唐初宫廷的九部宴会乐曲。《隋书.音乐志下》:"隋开皇初,定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唐武德初﹐去天竺﹑文康(即礼毕)﹐增燕乐和扶南﹐仍为九部。

  • AI解释

《九部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宫廷音乐体制,起源于唐代。它由九种不同的音乐类型组成,分别为: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和疏柔伎。其中的“伎”字,在古代是指技艺或乐舞表演的意思。

详细解释

  1. 清商伎:主要是汉族传统音乐,以中原地区的音乐为主。
  2. 西凉伎:源自西域的音乐,多用于歌舞。
  3. 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和疏柔伎:分别代表了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这些乐舞以西方(古代对西方的泛指)为来源地,反映了唐代长安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历史背景。

《九部乐》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文化交融与交流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唐朝时期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和包容精神。

造句

  1. 在那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宫廷中常常上演着《九部乐》,为皇家贵族的宴席增添了不少欢乐。
  2. 据历史记载,《九部乐》中的天竺伎深受皇帝喜爱,在宫廷音乐中独树一帜。
  3.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九部乐》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诗词歌赋来赞美它的美妙。
  4. 《九部乐》代表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精神,是研究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5.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九部乐》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仍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1 全体中的一份:~分(“分”读轻声)。外~。腹~。局~。全~。~件。~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编辑~。~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所~五十人。~下。~将。~属。~首。~落(luò)。4 安置安排:~署。5 量词:一~小说。三~汽车。

lè,yuè,yào,lào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4 笑:这事太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