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十四节的简介:
èr shí sì jié
1.见"二十四节气"。
1.见"二十四节气"。
- AI解释
实际上,您提供的词汇“《二十四节》”不完整或可能存在误写。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二十四节气》”,这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民俗活动等。它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轨迹分为24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天气变化规律。这些节气不仅是农耕社会的重要指南,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场合。
详细解释: -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替,还蕴含着丰富的天文知识和社会文化意义。
五个造句示例: 1. 中国农民在春分时节开始播种,标志着新一年农耕生活的开始。 2. 清明时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回到家乡给祖先上香祭拜。 3. 在雨水节气后,南方地区往往迎来连绵的春雨,为春季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4. 立夏时分天气渐热,民间有吃蛋和煮粽子的传统习俗以祈求平安健康。 5.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夜晚最长、白昼最短,人们习惯用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
分词解释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