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辰的拼音、解释、组词

参辰的简介:

cān chén
1.参星和辰星,分别在西方和东方,出没各不相见。辰星也叫商星。因用以比喻彼此隔绝。 2.泛指星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参,参星,在西边。辰,辰星,在东边。参星和辰星分处东西两边,一颗升起时另一颗正好没入地平线,两颗星从来不曾同时出现,故以参辰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九.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雠,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

词语“参辰”源自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辰名称。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中,通常用星辰来划分时间、指导农业生产和占卜等活动。“参”指的是参宿,“辰”是指参宿以外的其他星星。在《诗经·小雅·大东》中有提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辰,不可以盈其器;维北有参,可以调和阴阳。”其中“维南有辰”是指南方的辰星,“维北有参”指的是北方的参宿,这里并不是在说这两个星辰具体指向哪颗具体的星星,而是泛指参宿与辰星这两组星座。在这段诗中,它们被用来象征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详细解释

  • 参宿:通常特指天空中的七颗明亮星组成的猎户座。
  • 辰星:也称为心宿、商星,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常被称为“星”或“星”,指的是西方的金牛座中的一组星星,具体指的是金牛座中的三颗亮星。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参”和“辰”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星座系统,分别对应了东半球夜空的南北方向。

造句

  1.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诗人常常用参辰来象征天地之间的对立与错位。
  2. 参辰二星一南一北相对而设,如同天际两端的使者,传递着阴阳调和的信息。
  3. 夜晚仰望星空时,人们会发现参辰在不同的时间段会轮流升起或落下,如同世间万物的更迭。
  4. 这首诗以参辰为喻,表达了一种人生境遇的变化无常。
  5. 中国古代诗人常常借参辰星象来抒发情感,比如“参辰两曜分南北”。

分词解释

cān,shēn,cēn,sān

1 加入在内:~加。~与。~政。~赛。~议。2 相间,夹杂:~杂。~半。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省(xǐng)(检验省察)。~看。~阅。~检。4 探究,领悟:~悟。~透。~破。~禅。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6 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革。

chén

1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2 用于记时:~时(上午七点至九点)。3 时日:~光。时~。诞~。4 日、月、星的总称:北~(北极星)。星~。5 古同“晨”,清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