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宪法大纲的拼音、解释、组词
钦定宪法大纲的简介:
qīn dìng xiàn fǎ dà/dài/tài gāng
1908年清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制订颁布。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规定保留君主专制特权,皇权不可侵犯,人民权利可以诏令限制。同时又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但并无真正的公民权利。
1908年清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制订颁布。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规定保留君主专制特权,皇权不可侵犯,人民权利可以诏令限制。同时又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但并无真正的公民权利。
- AI解释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朝末年为了适应立宪变革需要,由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的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该大纲虽然名义上被称为“宪法”,但实际上是清朝皇帝为维护其专制统治而制定的一种形式化、象征性的法律文本,并未赋予公民实际的民主权利。它对君主权力做了有限度的规定,而对臣民义务则要求严格履行,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稳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详细解释
- 颁布背景:《钦定宪法大纲》是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大背景下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抚国内反对势力、回应国际压力以及为废除君主专制寻找理论依据。
- 内容构成:该大纲由两部分组成——正文与附录。正文包括了君上大权(如立法权、行政权等)和臣民权利义务;附录则详细规定了预备立宪的程序。
- 实际效果有限:由于《钦定宪法大纲》未能真正实现民主化,且内容较为保守,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治目标。实际上,这部法律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并未产生显著的实际影响。
造句
- 在研究晚清政治史时,学者们普遍认为,《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制定的权宜之计。
- 尽管《钦定宪法大纲》声称要保护臣民的权利,但实际上并未给予实际的民主权利。
- 《钦定宪法大纲》中的君主权力条款和臣民义务条款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下的矛盾与不协调。
- 虽然《钦定宪法大纲》在形式上看起来像是一个进步的法律文件,但它实际上是对立宪改革的讽刺性尝试。
-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钦定宪法大纲》是历史研究者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文献之一。
分词解释
钦
qīn
1 恭敬:~佩。~敬。~慕。~赞。~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2 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做:~命。~赐。~差(chāi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定
dìng
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5 确凿,必然的:必~。镇~。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7 姓。
宪
xiàn
1 法令:~章。~令。~兵。2 指“宪法”:违~。立~。制~。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纲
gāng
1 提网的总绳。2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领。~目。~要(➊提纲;➋概要)。3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生辰~。4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5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纪。~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