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的拼音、解释、组词

簸箕的简介:

bò jī
1.扬米去糠的工具。

  • AI解释

《簸箕》是一种传统的生活用品,常用于清扫和分类物品。它的形状通常是半圆形或类似半圆的一边开口,一边有把手的设计,材质多样,可以是竹制、塑料、金属等。

词语详解:

  1. 功能:主要用于扫地、筛土、装垃圾或谷物等,方便将不想要的物质分离出来。
  2. 结构特点:簸箕通常由底部和两侧构成,一侧开口便于插入或倾倒内容物。底部设计为网状以提高通风性和通透性,减少尘土粘连;另一侧则有把手,便于手持操作。
  3. 文化意义:在不同地区,簸箕还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如某些地方的婚俗中会用到簸箕来象征清洁与吉祥。

造句:

  1. 妈妈拿着簸箕扫地,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暖洋洋的。
  2. 春天来了,爷爷经常提着簸箕去后院捡拾掉落的枯枝落叶。
  3. 在打扫房间时,我用一个小巧轻便的塑料簸箕将散落一地的纸屑收集起来。
  4. 篝火晚会结束后,大家手执小簸箕帮忙清理现场,确保第二天一切如常。
  5. 奶奶说,用簸箕装满米谷再慢慢倒出来,能带来好运气。

分词解释

bò,bǒ

〔~箕〕❶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❷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1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帚。2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