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部的拼音、解释、组词
祠部的简介:
cí bù
1.官名。三国魏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北周始改为礼部。隋唐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宋元迭有变革,明改为祠祭司。
1.官名。三国魏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北周始改为礼部。隋唐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宋元迭有变革,明改为祠祭司。
- AI解释
《祠部》这一词汇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官职名,主要负责祭祀事务。在中国古代,祠部是户部的一个下级部门,在唐宋时期尤为常见,其职责包括管理国家和地方的各种庙宇、祭祀活动及有关的财务管理工作。
详细解释:
- 祠部:唐代开始设置的官职名称之一,属于礼部中的一个分支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国家的重要祠庙,如太庙等,并参与制定与祭典相关的礼仪制度。
- 职责范围:除祭祀事务外,还涉及一些财务管理工作,比如管理祭祀所需的物品、经费等。
造句:
- 在唐朝时期,李渊担任过祠部郎中,负责监督国家重要神庙的日常运作及祭典事宜。
- 祠部在宋朝时进一步发展了其职能,除了祭典事务外还增加了管理慈善机构的工作。
- 明朝官员赵公被任命为祠部主事,他积极改进了祭祀流程,使祭拜更加庄重有序。
- 清代晚期,随着国家财政压力增大,对祠部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在古代文献中提到,“祠部”一职往往被视为联系皇权与民间信仰之间的桥梁。
以上是关于“祠部”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造句示例。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