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祝英台的简介:
zhù yīng tái/tāi
1.相传为古代一女子,乔装男子,与梁山伯同往从师。三年后英台先返,后二年山伯归,往访之,始知祝为女子。梁求为婚配,而祝已许鄮城(今鄞县)马氏。后梁为鄮令,旋病卒。明年祝适马氏,过梁墓,风雨并作,祝临冢哀恸,忽地裂而并埋焉。梁祝故事流传甚广,有说春秋时人,有说五代梁时人,又据《宁波府志》谓祝东晋上虞人。今南方谓黄色蝴蝶为梁山伯,黑色为祝英台。戏曲中祝英台更成为妇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典型。 2.词牌﹑曲牌名。详"祝英台近"。
1.相传为古代一女子,乔装男子,与梁山伯同往从师。三年后英台先返,后二年山伯归,往访之,始知祝为女子。梁求为婚配,而祝已许鄮城(今鄞县)马氏。后梁为鄮令,旋病卒。明年祝适马氏,过梁墓,风雨并作,祝临冢哀恸,忽地裂而并埋焉。梁祝故事流传甚广,有说春秋时人,有说五代梁时人,又据《宁波府志》谓祝东晋上虞人。今南方谓黄色蝴蝶为梁山伯,黑色为祝英台。戏曲中祝英台更成为妇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典型。 2.词牌﹑曲牌名。详"祝英台近"。
- AI解释
《祝英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也是中国戏剧的经典题材之一。在文学和戏曲领域,“祝英台”通常指的是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即女扮男装、求学于书院并与梁山伯结为挚友的女子。后来因种种误会未能成婚,梁山伯病逝后她才得以承认自己的女儿身并与梁山伯合葬,化蝶双飞的故事。
详细解释:
-
人物故事:“祝英台”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女性角色,她女扮男装求学于书院,期间结识了同窗好友“梁山伯”。二人情投意合,但因种种误会未能及时成婚。后来,梁山伯病逝后,祝英台得知真相,便与梁山伯合葬,并最终化为蝴蝶双飞,象征着他们不渝的爱情和忠贞的情谊。
-
文化意义:《祝英台》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婚姻制度的不公以及真挚情感的力量。这个故事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展现了主人公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真爱的执着追求,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理想爱情的美好向往和不懈追求。
-
艺术表现:在戏曲、小说等多种文艺形式中都有《祝英台》的故事呈现。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即以此故事为蓝本创作而成,讲述了祝英台与梁山伯之间的纯真友情及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造句:
-
演出前,小王兴奋地告诉同学:“今天学校要演《祝英台》的越剧大戏!”
-
这个周末小镇将举办一场以《祝英台》为主题的文化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故事,《祝英台》被改编成了多部电视剧和电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
学校戏剧社正在排练《祝英台》,希望能借此机会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
在文学课上,老师要求大家阅读《祝英台》的故事,并写一篇关于其中所蕴含爱情观的短文。
分词解释
祝
zhù
1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2 古代指男巫。3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4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5 姓。6 古同“注”,敷涂。
英
yīng
1 花:落~缤纷。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俊。群~荟萃。~才。~雄。~烈。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华。含~咀华。4 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ǒng )~。5 同“ 瑛 ”,似玉的美石。6 指“英国”:~文。7 姓。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