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拼音、解释、组词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介:

bō sī ní yà hé hēi sài gē wéi nà
东南欧国家。在巴尔干半岛上。有小段海岸临亚得里亚海。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436.45万(1991年)。首都萨拉热窝。地形多山。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采矿业和农业较重要。

  • AI解释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详细解释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三个主要的政治实体组成:波斯尼亚、塞族共和国以及伯利亚穆塞族-克罗地亚人自治省。

  1. 历史背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历史上曾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后于19世纪末被奥匈帝国吞并,1918年加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期间遭到纳粹德国的占领。1945年成为社会主义联邦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一部分(即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在1963年后改称为波黑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随着南斯拉夫解体,波黑于1992年独立,并通过了《波黑和平协议》结束内战,成为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国家。

  2. 语言:官方语言为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三者互为变体。

  3. 文化与宗教:多民族特性体现在其多种文化和宗教传统上。主要的宗教包括伊斯兰教(穆斯林)、东正教(塞尔维亚人)和天主教(克罗地亚人)。这种多元性也是波黑社会复杂性的原因之一。

  4. 政治体制:根据《和平协议》,波黑实行一种“一国两制”的联邦制结构,即由三个自治实体组成的政治联盟。每个自治实体都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和法院系统,在宪法框架下运作。

  5. 经济状况:尽管在前南斯拉夫冲突期间遭受重创,但近年来波黑已取得显著的经济发展进步。主要经济领域包括服务业、工业以及农业等。

  6. 地理特征: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心地带,地形多样,从平原到山地都有分布,自然风光优美。

五个造句

  1.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历史是一段复杂的篇章,在国家独立后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2. “在访问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期间,我有幸体验了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3.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和平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4.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人们习惯使用三种官方语言来交流,这使得日常沟通显得格外有趣。”

  5.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展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典范。”

分词解释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1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姑。~庵。削发为~。2 古同“昵”,相近,亲近。

1 较差:他的体力不~于你。2 次一等:~军。~圣。3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铁。4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

hé,hè,huó,huò,hú

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10 姓。

hēi

1 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白。2 暗,光线不足:~暗。~夜。3 隐蔽的,非法的:~枪。~市。~社会。4 恶毒:~心。5 姓。

sāi,sài,sè

1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1 兄,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2 称呼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李二~。3 古同“歌”。

wéi

1 系,连结:~系。~絷。2 保持:~持。~护。~修。~生素。3 纲:纲~(总纲,亦指法度)。4 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5 思考:思~(亦作“思惟”)。6 以,因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7 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新。~妙~肖。8 姓。

nà,nǎ,nèi,nā

1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