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胡的拼音、解释、组词

椰胡的简介:

yē hú
1.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琴筒用半边椰子壳制成,面板为桐木。二弦,按五度或四度关系定弦。发音较二胡低沉浑厚。常用于合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胡琴。因其共鸣筒是以椰子壳做成而得名。琴面呈桃圆形,蒙梧桐薄板,音域偏高。

《椰胡》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主要与少数民族音乐和乐器相关。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尤其是苗族、侗族等民族的音乐文化中,“椰胡”是一种传统民间乐器。

词语解释

  • 椰胡:一种形似二胡但略小的弦乐器,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中十分常见。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闻名,多用于地方民歌、舞曲等表演中。由于其构造简单、便于携带等特点,在民间流传甚广。

造句

  1. 在侗族的传统节日里,村民会拉起椰胡,唱起山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2. 椰胡的声音空灵而悠扬,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伴奏乐器之一。
  3. 为了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他特意前往贵州地区寻找椰胡老师拜师学艺。
  4. 在这场音乐会中,演奏者用椰胡演绎了一首优美的曲子,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5. 每当夜幕降临,小镇上便会响起悠扬的椰胡声,为这个宁静的小城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这些句子展示了“椰胡”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方式及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重要性。请注意,“椰胡”作为一种乐器,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见,所以在实际对话或写作中可能不会频繁出现这一词汇。

分词解释

1 〔~子〕❶常绿乔木,产于热带,树干很高,核果椭圆形,果肉白色多汁,可食,亦可榨油。果壳可做各种器皿,叶可盖屋、编席、制扇等;❷这种植物的果实,简称“椰”,如“~油”,“~杯”,“~雕”,“~蓉”,“~胡”(用半个椰壳制成的胡琴)。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