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稿案的简介:

gǎo àn
1.公文案牍。 2.清代地方官署中管理收发公文的小吏。

  • AI解释

《稿案》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通常它指的是尚未定稿或仍在讨论、修改中的文件、计划、方案等。

详细解释

  1. 未定稿的文档:指还在草拟阶段,还未最后确定和完善的文字材料。如会议记录、提案、报告书初稿等。
  2. 方案或规划草案:用于描述某个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完善。

造句

  1. 为了保证提案的质量,我们先制定了一个详细的《稿案》,并多次开会讨论修改。
  2. 市政府正在研究一份新的交通管理政策《稿案》,预计下个月出台实施。
  3. 在撰写年终总结报告时,小李先草拟了一个框架性的《稿案》,以便后期更方便地填充具体内容。
  4. 由于时间紧迫,《稿案》的完成度还有待提高,但基本思路已经明确,我们可以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完善。
  5. 学术会议中,教授们针对某项研究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稿案》,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稿案”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稿

gǎo

1 谷类植物的茎秆:~秆。~荐(稻草编的垫子)。2 文字、图画的草底,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文~。~本。~件。讲~。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