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石鼓文的简介:

shí gǔ wén
战国秦的刻石文字。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故称。共十块石,每块刻四言诗一首,体制与《诗经》相近,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形,因也称“猎碣”。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即“籀文”)。结构严谨,历来受到书法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 AI解释

石鼓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文字形式,主要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的石鼓山上。这些石鼓上的文字刻写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即春秋时期),是早期金文向小篆过渡的重要阶段的文字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书法价值。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发现:《石鼓文》最初是在清朝同治年间由陕西兴平县的乡民在农田中挖掘到的。这些石鼓上的文字被刻写于青铜器上或直接镌刻在石头表面。

  2. 内容与风格:其内容多为四言诗,每首诗以不同的动物命名,如“吴王光”,讲述了春秋时期吴国国王的事迹和征战。《石鼓文》的字形具有过渡性特征,既有金文的古朴与生动,也有小篆的规整与严谨。

  3. 书法价值:作为早期书体之一,《石鼓文》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展现了从大篆向小篆演变过程中的字体风格,是研究古代文字演进的重要资料。

  4. 保护现状:现存的石鼓和所刻的文字虽然大多散失或损坏,但其中的一部分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处,供学者研究和公众观赏。

造句:

  1. 这篇文章以《石鼓文》的历史背景为引子,讲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2. 学习《石鼓文》,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字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3. 我们可以通过《石鼓文》的文字风格来推断早期中国的书写方式及其演变情况。
  4. 书法家们常从《石鼓文》中汲取灵感,将其笔法融入现代书法作品中。
  5. 在研究汉字起源与演进的过程中,《石鼓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分词解释

shí,dàn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金~。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