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场的拼音、解释、组词

碾场的简介:

niǎn cháng/chǎng
1. [方]∶在场上轧谷。

  • AI解释

《碾场》一词在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指的是在农作物收获后,将堆积起来的粮食或其他作物进行初步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农田或专门的场地完成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出其中的杂质和水分,使得储存更为方便且易于保存。

详细解释

  1. 时间选择:碾场通常安排在秋季,当大部分农作物如小麦、稻谷等成熟后进行。
  2. 工具使用:在古代,人们使用石碾或者木碾等工具来完成这一过程。近现代,则可能使用机械脱粒机等现代化设备。
  3. 操作方式:将收割后的作物堆放在一起,再用石碾或机器从上往下碾压,让谷物与茎秆、叶子分离。
  4. 意义:除了清理杂质和水分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保存期限,减少霉变风险。

造句

  1. 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准备进行一年一度的碾场工作,以确保粮食能安全度过寒冬。
  2. 碾场季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清理谷物,希望能在雨季到来前完成储存任务。
  3. 随着现代农具的普及,传统的碾场方式已经逐渐被机械化作业所替代,但村民们依然记得这项重要的农业活动。
  4. 孩子们在田边看着大人进行碾场,学习古代农民如何智慧地处理粮食。
  5. 每年的秋天,都是我们村子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工具,迎接即将到来的碾场季节。

分词解释

niǎn

1 把东西轧碎或压平的器具:~子。石~。汽~。2 轧:~米。~坊(亦作“碾房”)。

cháng,chǎng

1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院。2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雨。3 集,市集: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