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牛之疾的拼音、解释、组词

伯牛之疾的简介:

bó niú zhī jí
伯牛:人名,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癞疮,那里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 AI解释

《伯牛之疾》并非一个标准的词汇或成语,而是源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是“伯牛有疾,子问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生病了,孔子去探望他。这里的“病”和“问”反映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古代汉语中,“伯牛之疾”这一短语被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病态或病情,具体指的是因长期忧愁导致的身体不适,通常与情绪抑郁有关。现代我们很少直接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但在古典文学研究或古代文化的讨论中可能会提到这种说法。

造句(5个):

  1. 古代文人常常将个人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因此“伯牛之疾”也成了他们用来形容因忧郁而生的病态的一种隐晦说法。
  2. 在古代文化研究课上,老师引用了“伯牛之疾”的典故来讲解孔子的人生态度与关怀精神。
  3. 这部描写古代知识分子生活的电视剧里,主角遭遇了类似于“伯牛之疾”那样的精神困扰。
  4. 古人认为,“伯牛之疾”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病痛,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折磨。
  5. 在《论语》中提到的“伯牛有疾”,其实反映出了古代士人因生活、政治压力而产生的复杂情感状态。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中,并没有特别广泛使用的“伯牛之疾”这一说法,上述造句主要是为了适应句子的需要和理解这一典故的文化背景所作的虚构示例。

分词解释

bó,bǎi,bà

1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父。~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6 姓。

niú

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气。4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病,身体不舒适:~病。目~。残~。讳~忌医。2 一般的痛苦:~苦。3 疼痛:~首蹙额。4 恨:~恶如仇。5 同“ 嫉 ”,妒忌。6 弊病,缺点:“寡人有~”。7 快,迅速:~步。~走。~进。~驰。~足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