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午的拼音、解释、组词

旁午的简介:

páng/bàng wǔ
1.亦作"旁迕"。交错;纷繁。 2.四面八方;到处。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纵横交错。《汉书.卷六八.霍光金日䃅传.霍光》:「使者旁午。」唐.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

2. 比喻事物繁杂。如:「军事旁午」。《聊斋志异.卷一○.何仙》:「我适至提学署中,见文宗公事旁午,所焦虑者殊不在文也。」

3. 四面八方。《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尔朱荣不臣之迹,暴于旁午,谋魏社稷,愚智同见。」宋.刘克庄〈运粮行〉:「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

《旁午》这个词,实际上是“庞杂、纷繁”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事情或者信息非常复杂和众多的状态。不过,“旁午”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普遍,有时也写作“旁鹜”,但其含义有所不同。“旁午”更接近于描述事物多而不齐、杂乱无章的情形。

造句

  1. 公司业务庞杂,导致信息管理混乱,旁午不堪。
  2. 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旁午繁杂,给读者检索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方式旁午多样,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企业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整理,避免事项旁午无序。
  5.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处理和组织旁午的信息成为了一项挑战。

请注意,“旁午”这个词使用频率不高,在实际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更加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概念。如“杂乱”、“繁多”等词语可能会更适合日常对话或写作中使用。

分词解释

páng,bàng

1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2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3 广,广泛:~征博引。4 邪、偏:~门左道。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1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2 用于计时:~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间。~饭。~睡。~休。~夜(半夜、子夜)。3 古同“忤”、“迕”,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