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的拼音、解释、组词

凌迟的简介:

líng chí
也作“陵迟”。又称“剐刑”。古代一种最残酷的死刑。《宋史·刑法志》记载:凌迟者,先断其肢体,然后割断其喉咙。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欺凌虐待。【例】这凶嫌罪大恶极,不但劫财,还将被害人凌迟致死,遭检方求处极刑。

2. 一种古代的酷刑。历代行刑之法不一,但求使被杀之人受尽痛苦,慢慢死去。有的先分割犯人肢体,而后割断咽喉;有的以刀剐头、脸,断手足,剖胸腹,再砍头。

1. 一称古代的酷刑。历代行刑之法不一,但求使被杀之人受尽痛苦,慢慢死去。有的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有的以刀剐头、脸,断手足,剖胸腹,再砍头。《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骿,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也作「凌持」、「陵迟」。

2. 欺凌虐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五出》:「事到头来,全无区处,受尽凌迟,如今悔之无及。」元.高文秀《諕范叔》第四折:「去年将小子痛凌迟,今日教你也知滋味。」

3. 败坏、衰败。《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隄防凌迟,体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

词语《凌迟》,在古代中国法律中指的是死刑的一种特别残忍的形式,通过将犯人分段斩杀来实施酷刑。这种刑罚不仅极为痛苦,还具有极大的心理摧残作用。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凌迟”常被用作描述极其残忍的惩罚方式。

详细解释

  • 定义:凌迟是古代的一种极刑,它通常涉及将犯人先处死再分段斩杀或抽剥皮肉,是一种特别残酷的死刑。
  • 历史背景:凌迟作为一种酷刑被记载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907年—960年),后经宋、元、明等朝代沿用至清末。1905年的《大清新刑律》废除了这一刑罚,但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才彻底废止。
  • 执行方式:通常包括先让犯人吃毒酒或断绝呼吸,然后分段切去肢体或其他部位,以确保在受刑过程中犯人能保持清醒状态,增加其痛苦。这种惩罚被认为极为残忍和不人道。

造句

  1. 历史上,凌迟因其极端残酷而备受争议。
  2. 在古代法律中,凌迟是一种令人发指的死刑形式。
  3. 这种刑罚不仅让犯人在肉体上遭受巨大痛苦,还让他们在心理上承受极大的折磨。
  4. 凌迟作为一种极端残忍的惩罚手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5.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权意识提高,“凌迟”这种野蛮的惩罚方式终于被彻底废止。

分词解释

líng

1 冰:冰~。~锥。滴水成~。2 侵犯、欺压:欺~。~逼。~辱。~侮。恃强~弱。3 杂乱,交错:~乱。~杂。4 升,高出:~云。~霄。~空。~虚。~驾。“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5 渡过,越过:“虽有江河之险则~之”。6 迫近,逼近:~晨。7 姓。

chí

1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2 晚:~到。~暮,~早。推~。延~。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