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廨的简介:
gōng xiè
旧时称官署:将犯人押入公廨|公廨大堂。
旧时称官署:将犯人押入公廨|公廨大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官署。《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即便开门相迎,接入公廨,细问其故。」
《公廨》详解
公廨(gōng xiè) 是一个中文词汇,主要指的是官府、衙门或办公机构的房屋。在古代中国,公廨通常是指官员处理公务的地方,包括办公场所和居住地。现代意义上,“公廨”多用于指代政府机关或办公处所。
造句
- 公廨里的文书们正在整理一天的工作文件。
-
解释:这句话描述了文职人员在官府的公廨内处理日常事务的情景。
-
清末民初,许多地方设立了巡警局作为新式的公廨。
-
解释:此句表明了中国近现代转型期中,随着社会和政府结构的变化,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管理机构(如巡警局)来承担公廨的职能。
-
公廨内的庭长正在调解一场民事纠纷。
-
解释:这句话描述了在官府内进行法律审判或调解工作的情形。
-
古代文人往往对公廨内生活充满想象,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
解释:本句说明了公廨作为文化场所,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常常通过诗歌等文学形式来描述官衙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
-
市政府新办公楼投入使用后,办公环境焕然一新,仿佛一座现代化的公廨。
- 解释:此句用比喻的手法将政府的新办公楼比作现代化的公廨,强调其功能性和实用性。
这些造句旨在通过不同的语境来帮助更好地理解“公廨”这一词汇所代表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现代环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