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有味的拼音、解释、组词

津津有味的简介:

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兴味浓厚的样子。※语或本明.毛以遂〈曲律跋〉。后亦用「津津有味」形容食欲盎然或食物的美味。

2. ※明.毛以遂〈曲律跋〉(据明.王骥德《曲律》引)余不谙词法而酷好词致,犹忆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阴署中,获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于谭(艺)1>之暇,每及词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间举古传奇若杂剧中瑕瑜处相质,先生辄颐解首肯,谓可与言曲。先生于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揽,自宫调以至韵之平庂,声之阴阳,穷其元始,究厥指归,靡不析入三昧。 〔注解〕 (1) 谭:谈论艺术。谭,同「谈」。,本为「执」之异体,疑当作「艺」。

3. 「津津有味」的「津津」,是形容丰厚、满溢的样子。「津津」是用来形容「精熟之气」满溢的样子。后来,「津津」则又有浓厚的意思。「津津有味」这个成语,较早则见于明代王骥德的著作《曲律》中毛以遂所作的跋。文中提到的王伯良即是王骥德,其字伯良,工于词曲,为明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所著《曲律》为古典戏剧理论的经典之作。他在书中有言:「诗不如词,词不如曲。」(《曲律.卷四.杂论下》)由此可见他对戏曲的喜爱,所以毛以遂描述他:「每及词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也就是说他只要一谈到词、曲,绝对是充满兴味,滔滔不竭。后来「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形容创作或欣赏者兴味浓厚的样子。现在使用的语义更为广泛,亦可用来描写食欲盎然的样子,或直接形容食物的美味。

1. 形容很有滋味。【例】妈妈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让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呼过瘾。

2. 形容兴趣浓厚。【例】他的演讲让在场人士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1. 形容兴味浓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甄监生听得津津有味。」《文明小史》第一六回:「贾家三兄弟同他儿子听了,都觉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形容吃东西或谈论事情时,因为感到特别美味或有趣而表现出兴趣浓厚、情意绵长的样子。

成语详解:

  • 词义:“津津”是形容液体多的意思,在这里用来比喻兴致勃勃的状态,“有味”则指内容丰富、趣味盎然。
  •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霍光传》,原文为“食味而甘”,后来演化为了“津津有味”。

例句:

  1. 小明特别喜欢吃妈妈做的糖醋排骨,他吃起来总是津津有味。
  2. 老王喜欢听古董拍卖会的报道,每当说起收藏心得时总是津津有味。
  3. 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得很巧妙,让人看了之后不禁赞叹其构思之精妙,观影体验非常津津有味。
  4. 她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在讨论中讲得津津有味,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5. 他每次品尝新推出的菜式都显得格外兴奋,吃起来总是津津有味。

这些例句展示了“津津有味”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jīn

1 渡水的地方:~渡。关~。~要。问~。2 口液,唾液:~液。~~有味。3 汗:遍体生~。4 滋润,补:~润。~贴。5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wèi

1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2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3 情趣:趣~。兴~。意~。津津有~。4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5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