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的拼音、解释、组词
油桐的简介:
yóu tóng
1.落叶小乔木,高约9米。有乳浆。小枝粗。叶互生,卵状心脏形,全缘或三裂,有时两裂,基部具有两腺体,近于无毛。初夏开花,花白色,有紫色条纹,单性,雌雄同株,稀异株,聚伞花序。核果圆卵形,平滑。种子通常为五颗,长圆形。分布于我国秦岭﹑长江流域以南,四川﹑湖南等地盛产。种子榨油为"桐油"。
1.落叶小乔木,高约9米。有乳浆。小枝粗。叶互生,卵状心脏形,全缘或三裂,有时两裂,基部具有两腺体,近于无毛。初夏开花,花白色,有紫色条纹,单性,雌雄同株,稀异株,聚伞花序。核果圆卵形,平滑。种子通常为五颗,长圆形。分布于我国秦岭﹑长江流域以南,四川﹑湖南等地盛产。种子榨油为"桐油"。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大戟科油桐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大陆,以四川、湖南的油桐,品质最佳。高约十公尺,叶呈卵形或心脏形,互生,初夏开小白花,雌雄同株。球形核果,种子可榨油,为制造洋漆、颜料、油墨等的原料。亦供作药用,可消肿解砒毒。白色木材,质稍软,可作箱材、床板、家具等。
1. 植物名。大戟科油桐属,「罂子桐」之别称,参见「罂子桐」条。
《油桐》通常指的是植物的一种,学名被称为“Tripterygium wilfordii”,但在这里,“油桐”更多是指一种常用于提炼食用油或者工业用油的植物。在文学或日常语境中,“油桐”往往具体指代的是“木梓”或“白花油桐”,即同属大戟科的大戟属,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树种。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因木材可作为榨油原料,故名。
- 植物特征:
- 外观: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有纵裂纹。
- 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叶缘有细锯齿。
- 花果:花小,单性同株,黄色或白色,聚伞状排列。果实为核果状蒴果,成熟时开裂。
- 用途:
- 榨油原料:其种子含丰富油脂,可制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 经济价值高:可用于生产润滑油、肥皂等化工产品。
- 医药作用:根皮含有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造句
- 他家门前种着几棵油桐树,春天时花开得十分灿烂。
- 每年秋天,油桐的果实在地上散落一地,成为孩子们寻觅的乐趣。
- 村里的油坊就在那片油桐林旁边,榨出的油香飘满整个村庄。
- 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时节油桐树下落叶纷飞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之感。
- 小明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我喜欢家乡的油桐花,它们虽然不像牡丹那样鲜艳夺目,但却有着不屈的精神。”
以上造句结合了“油桐”的外观、种植环境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创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