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水落石出的简介: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冬季水位下降,使石头显露出来。形容水枯季节的自然景色。※语或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经过澄清而后真相大白。△「水清石见」
2.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据《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九》引)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1>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风霜高洁,水清一作「涸」,一作「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解〕 (1) 野芳:野花、野生的香草。 (2) 繁阴:枝叶茂盛,树荫浓密。
3. 醉翁亭位于滁州(今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瑯琊山两峰之间,为山僧智仙所筑。〈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游赏醉翁亭后所写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写出山林四季变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绿树繁茂而成一片浓荫,秋季风声萧瑟而霜色莹洁,冬季水枯而石头尽露。朝暮之间的景色变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游赏于醉翁亭中的快乐显得无穷无尽。「水落石出」或许就是从本文摘出的一个成语。因为水位低,本来沉于水底的石头逐一浮露出来,石头犹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这句成语就被用于比喻事情经过澄清而后真相大白。
1. 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疑点澄清,真相大白。【例】此案恐有隐情,有待警方查个水落石出。
1. 冬季水位下降,使石头显露出来。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红楼梦》第六一回:「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丢的也有了主儿。」《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因为你家这十三条命是个大大的疑案,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其字面意思是指水流退去之后,石头自然显露出水面,比喻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或者问题暴露无遗。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通过调查或分析,使隐藏的真相被揭示出来,或是某个事件的结果最终被证明是如此。
以下是五个造句示例:
- 经过警方的不懈努力和严密调查,这起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了,凶手的身份也浮出水面。
- 他们公司财务状况混乱已久,但经过这次彻底的审计后,所有的问题都已水落石出。
- 在这场辩论中,他不断提供新的证据,最终使得问题水落石出,支持一方赢得了争论。
-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观察,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导致该疾病的原因,事实水落石出了。
- 通过深入调查,记者发现了这个公司高层贪污的实情,真相水落石出,震惊了社会。
这些例子展示了“水落石出”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là,luò,lào
1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shí,dàn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金~。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