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衲的拼音、解释、组词

披衲的简介:

pī nà
1.披僧衣。谓出家为僧。

  • AI解释

词语“披衲”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穿着僧人的袈裟或外衣;二是指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尤其是佛教徒。这里主要依据这两个基本含义进行解释,并提供五句造句。

解释

  1. 穿着僧人的袈裟或外衣: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和尚、尼姑等出家人所穿的衣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衲”字特指僧侣穿的僧衣,通常是用粗布制作而成,简洁朴素。

  2. 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尤其是佛教徒:在某些语境下,“披衲”也可以用来泛指那些致力于宗教事业或信仰生活的人。

造句

  1. 在寺庙里,许多披衲每日清晨就开始诵经和修炼冥想。
  2. 他选择了一条披衲的道路,从此投身于佛学的研究与修行之中。
  3. 那位长者虽然不是出家人,但常常身着一件旧衲衣,看起来颇有禅意。
  4. 她在成为披衲之前曾是普通的上班族,后来因信仰而决定剃度出家。
  5. 寺庙的师傅们都是披衲之辈,他们不仅教人诵经,还传授许多生活智慧。

请注意,在使用“披衲”一词时应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其准确含义。

分词解释

1 覆盖在肩背上:~星戴月。2 穿戴:~挂。~甲。3 打开,散开:~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4 劈开,裂开:竹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