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帖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试帖诗的简介:

shì tiè/tiě/tiē shī
1.诗体名。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亦称"赋得体"。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 AI解释

试帖诗》,是中国古代文人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诗歌体裁,其产生于唐代。它是由考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和格式创作的一首五言或七言律诗。这种诗歌形式要求较为严格,不仅考验作者的文学功底,还考察其对声韵、格律的掌握程度。

详细解释

  1. 主题明确试帖诗一般会有明确的主题,如山水、咏物、怀古等。
  2. 格式限定:根据科举考试的规定,通常要求用七言或五言律诗的形式。其中每句字数固定(七言为七个字,五言为五个字),并遵循严格的对仗和押韵规则。
  3. 内容精炼:因篇幅有限,试帖诗的内容往往比较集中、精炼。

造句实例

  1. 在科举考试中,他以一篇《试帖诗》一举成名,成为文坛新秀。
  2. 她为了这次比赛,特意练习了许久的《试帖诗》,希望能借此机会脱颖而出。
  3. 那位诗人擅长写作《试帖诗》,其作品多次被选为范文。
  4. 他的《试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5. 在古代,掌握《试帖诗》的创作技巧是学子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这些句子展示了《试帖诗》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情境,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shì

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2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

tiè,tiě,tiē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