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琴的拼音、解释、组词
焦尾琴的简介:
jiāo wěi/yǐ qín
1.琴名。 2.泛指好琴。
1.琴名。 2.泛指好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焦尾琴》这个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蔡邕之手。相传蔡邕在一次游历途中遇到一把被遗弃的琴,这把琴的一端还残留着烧焦的痕迹(“焦尾”因此得名)。蔡邕对这把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过细心打磨和调音后发现它声音独特而美妙,于是将其改造成了一件珍品。这个故事后来象征着才华横溢、不拘一格或被忽视却仍能焕发光彩的事物。
详细解释
- 焦尾琴:指的是那把蔡邕发现并改进的琴。
- 寓意:“焦尾”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了这是一把曾经被弃置不顾,但最终在有识之士手中焕发新生的事物。它象征着才华和潜能不受重视或埋没时也能展现出非凡的价值。
造句
- 小说家王林的才华原本不为众人所知,但他坚持写作,终于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焦尾琴》的故事就是他的写照。
- 在职场上,有些员工可能因为个性独特而被忽视,但像焦尾琴一样,他们最终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发光发热。
- 这个设计团队在创业初期遇到了不少挑战,但他们坚信自己的创意就像焦尾琴一样,能够成为市场上的亮点。
- 小明从小就喜欢音乐,虽然家里条件有限,无法提供他专业学习的机会,但他自己摸索学习,并最终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曲子,就像是发现了焦尾琴一样。
- 艺术家李娜的作品起初并不被主流画廊所认可,但她的坚持让她终于在艺术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像那把焦尾琴一样焕发出了独特的光芒。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焦尾琴”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也常常用来比喻那些虽曾被忽视但仍能展现独特价值的事物或人。
分词解释
焦
jiāo
1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土。~头烂额。2 烦躁,着急:~急。~虑。~灼。~躁不安。3 酥,脆:~脆。~枣。4 喻干燥到极点:唇~口燥。~枯。~裂。~渴。5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炭。~煤。~炼。6 姓。
尾
wěi,yǐ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2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3 在后面跟:~随。~追。4 量词,指鱼:三~鱼。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琴
qín
1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瑟。~曲。~师。~意。抚~。~棋书画。2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月~。胡~。口~。竖~。小提~。~书(曲艺的一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