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税籍的简介:

shuì jí
1.征税的簿册。

  • AI解释

税籍》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指的是国家登记在册并规定要征收赋税的土地或财产,或者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档案记录。

详细解释

  1. 土地税籍:是指政府为了征税而编造的关于土地、田产等不动产的清单和档案。
  2. 工商税籍:主要是指针对工商业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据此征收相应的赋税。
  3. 个人税籍:指的是对个人收入或财产进行登记,以便于征税。

例句

  1. 在明清时期的税制改革中,《税籍》的完善成为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官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税籍》,会派遣专门人员前往各地,核实每一家纳税人的实际资产情况。
  3. 某位商人由于商业活动频繁,《税籍》记录显示他名下有多家店铺和大量流动资金,因此需要缴纳高额的商税。
  4. 明朝时期,朝廷对《税籍》进行了全面整理,新增了许多税收项目,扩大了征税范围。
  5. 清初为了打击逃税行为,加强了对《税籍》的管理和核查力度。

这些例句展示了在古代中国,《税籍》对于政府进行有效的财政管理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尽管“税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税收和财产登记制度的关注与重视。

分词解释

shuì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收。~额。~款。~率。~法。~制。~务。2 姓。

1 书,书册:古~。书~。经~。典~。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3 登记:~没(mò)。~吏民。4 征收:~田。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