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笙诗的简介:

shēng shī
1.《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诗"。《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台》﹐笙《由仪》。闲﹐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 AI解释

《笙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指的是周代的一种乐歌或诗歌。从字面上看,“笙”是一种古代乐器名,而“诗”则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诗歌部分。在传统的说法里,《笙诗》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诗集或者诗篇的名称,而是泛指与笙乐相关的那些诗歌作品。《左传》、《毛诗序》等文献中都有提到过这些笙歌的内容。这些诗歌多用来配合笙这种乐器进行演唱和演奏,在周代宫廷音乐或贵族宴饮场合使用。

由于《笙诗》没有具体的文本流传,我们只能根据古代文人对于乐与诗的理解来推测其内容可能偏向于抒发情感、表达礼教思想等。在实际应用中,《笙诗》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概念上的存在,用来强调音乐与诗歌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以下是五个造句的例子:

  1. 在古代的宴会场合,演奏师往往会吟诵《笙诗》,以增强气氛。
  2. 诗人认为,乐曲和诗歌应当紧密相连,《笙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 他精通多种乐器,尤其擅长用笙演奏那些流传已久的《笙诗》。
  4. 教育家常常引用古代的《笙诗》,来教导学生关于礼节的重要性。
  5. 文学评论家用《笙诗》作为例子,说明了音乐和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请注意,《笙诗》作为一种历史概念或文学描述,并没有实际的文字内容可以参考。上述造句主要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创作性的解释。

分词解释

shēng

1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