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丢盔的拼音、解释、组词

弃甲丢盔的简介:

qì jiǎ diū kuī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 AI解释

弃甲丢盔》是汉语中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士兵在战斗中逃跑时抛弃了武器装备。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情景,用以讽刺那些临阵脱逃、不战而败的人。

详细解释

  • 释义:指战场上因惧怕或逃跑而放弃盔甲和武器的行为。
  • 出处:“弃甲遗兵”见于《史记·项羽本纪》中描述楚汉相争时的战斗情景。后“弃甲丢盔”这一说法逐渐流行开来,用来形容战争中的逃避行为或者在不利情况下仓皇逃跑的人或事。
  • 用法: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放弃抵抗、不战而逃的行为,常带有贬义。

造句

  1. 在那次战役中,他一看到敌军攻势猛烈便弃甲丢盔,只身逃跑,真是可耻之极。
  2. 这次比赛他们本来有很大胜算,但因为关键球员受伤,导致全队士气低落,最终弃甲丢盔,输掉了比赛。
  3. 他平时表现得很勇敢,但在关键时刻却弃甲丢盔,这样的行为让大家都很失望。
  4. 老板被员工的无能激怒了,说:“如果你们再这样做事不负责任,我宁可你们弃甲丢盔!”
  5. 小张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未果,导致成绩一塌糊涂,在同学面前都感到羞愧难当。他的这种行为,也像是在弃甲丢盔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的情景中展示了“弃甲丢盔”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和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1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

diū

1 失去,遗落:~失。~了工作。~盔卸甲。2 扔;抛弃:不要乱~垃圾。3 搁置;放:工作~下不管。技术~久了就生疏了。

kuī

1 用来保护头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头~。钢~。~甲。2 形状像盔或半个球形的:帽~儿。~头(“头”读轻声)。3 盆子一类的器皿: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