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骨的拼音、解释、组词
建安骨的简介:
jiàn ān gǔ/gū
1.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建安,汉献帝年号。
1.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建安,汉献帝年号。
- AI解释
《建安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文学现象,它指的是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约公元196年至220年)的一种诗文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建安七子”和曹氏父子等,他们以慷慨激昂、刚健清新为主要特点,在诗歌、散文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的动乱为文学带来了新的刺激,许多文人投身于政治斗争之中。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 艺术特征:“建安骨”强调的是作者在作品中直抒胸臆、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这种风格表现为内容上的深沉、感情上的激越以及语言上的朴实无华。
- 代表作品:《短歌行》(曹操)、《赠从弟》(刘桢)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建安骨”的特征,也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典型代表。
造句
- 这首诗充满了建安时期的慷慨激昂之气,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 曹操的《龟虽寿》展现了鲜明的建安风格,其词意苍劲有力,令人叹为观止。
- 在文学批评中,“建安骨”经常被用来评价那些充满激情和真诚情感的作品。
- 刘桢的这篇散文具有浓厚的“建安骨”精神,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胸怀与追求。
- 通过研究《建安七子》的文章集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特色及其背后的复杂社会背景。
希望以上解释和造句能够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建安骨”的内涵。
分词解释
建
jiàn
1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2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3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4 指中国福建省:~兰。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骨
gǔ,gū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