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自有公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是非自有公论的简介:

shì fēi zì yǒu gōng lùn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是非自有公论:这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表示对任何事情或问题都有一个公认的、客观的评判标准。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者行为,基于事实和理性分析后,会有一个明确而公正的看法。

  • “是”: 正确的。
  • “非”: 错误的。
  • “自有公论”: 指的是事情本身就有它正确的判断标准或公众意见。这里的“公论”,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观点,通常指的是公平而公正的看法。

这句话经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相信最终通过公开、透明的讨论和调查可以得出一个公正的结果。

造句

  1.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都坚信是非自有公论,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而轻率行动。
  2. 对于这次事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相信是非自有公论,不应随意妄下定论。
  3. 尽管舆论众说纷纭,但只要事实清楚,是非自有公论,公众最终会认识到真相的。
  4. 任何事情都需经时间考验和大众审视后,才能得到公正评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是非自有公论’。
  5. 当面对一些复杂问题时,保持冷静和客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相信是非自有公论,找到真正合理解决办法。

这些句子强调了在讨论或判断事物时应保持理性,相信最终会有公正的结果。

分词解释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