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作的拼音、解释、组词
末作的简介:
mò zuò
1.古代指工商业。 2.谓低下的作品。
1.古代指工商业。 2.谓低下的作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工商业。《管子.侈靡》:「地重人载,毁敝而养不足,事末作而民兴之。」《韩非子.五蠹》:「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本务而外末作。」
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末作”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主要出现在儒家思想和某些经济理论中。这个词组合了“末”与“作”的含义。“末”指的是事物的次要、非根本部分;“作”则指生产或行业。因此,“末作”通常被解释为与农业或手工业相对立的职业活动,比如商业、手工艺以及服务业等。
详细解释
-
概念起源:《末作》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如《管子·轻重甲第七》,其中强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将那些非农业的行业视为“末”或次要部分。
-
经济与社会意义:在古代中国社会,儒家思想主张重视农业而轻视商业。这不仅是因为农业被视为社会安定的根本,还因为认为通过农业可以获得稳定的物资基础,而从事商业活动则可能带来投机和不道德行为。
-
政策影响: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在汉朝以后的很多时期里,政府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希望通过限制或控制商业活动来巩固农业地位,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这也反映在一些税法中对商业活动征税较为苛刻的态度上。
造句
- 在古代中国,“末作”被认为是相对于主要生产而言的一种副业形式。
- 管子曾说过:“重农抑末”,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商业行为,这与“末作”的概念紧密相连。
- 虽然在古代社会中被视为“末作”的职业通常受到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的影响,但它们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为了促进国计民生的平衡发展,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要注意防止某些行业成为所谓的“末作”,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社会结构的健康。
- 在《管子》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末作”的警告,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这些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末作”这个术语。请注意,这里的解读是基于传统观念,实际上现代经济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末作”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词汇,其意义已大大不同。
分词解释
末
mò
1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2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4 碎屑:~子。碎~。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作
zuò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2 从事,做工:工~。~息。~业。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创~。写~。~曲。~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