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成仁的拼音、解释、组词
杀身成仁的简介: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语出《论语.卫灵公》。后用「杀身成仁」指为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舍生取义」
2. 《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1>,有杀身以成仁2>。」 〔注解〕 (1) 害仁:伤害仁德。 (2) 成仁:成全仁德。
3. 「杀身成仁」是指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命。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卫灵公》篇孔子所说的一段话。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做出违背仁德的事,反而会为了护卫仁德的标准而牺牲性命。为什么孔子会如此强调「仁」的重要呢?因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在家里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关系;扩大到社会上,就是君臣有礼、朋友有义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伦常,所以孔子说:「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仁」从个人修身做起,最后扩充成为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发挥到极致,就是「大同世界」的达成。因此为了维系「仁」的标准,君子是可以牺牲性命的。孟子把孔子的「仁」用「义」来解释,「义」就是公益,往往和个人私利是冲突的。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当「义」和「利」不可兼得的时候,为了公益,是要「舍生取义」的。性命虽是个人最大的私利,但是为了社会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可以牺牲。这正和「杀身成仁」的精神一样,也正是传统儒家的坚持的修身原则。
1.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例】史可法宁可杀身成仁,也绝不降清。
1. 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然大丈夫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功在当时,名垂后世,何不可愿之有哉?」也作「杀身成义」。
《杀身成仁》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主要体现了个人为了实现某种道德价值或理想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这个词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此句是孔子对追求高尚品德和理想的君子的描述。
“杀身成仁”中的“杀身”意指牺牲自己,“成仁”则指完成或实现仁德。因此,这个成语表达了人们为了坚守道德原则、维护正义或是达成某种崇高目标,不惜付出生命的决心和精神。
以下是五个使用《杀身成仁》的造句:
- 面对敌人的压迫与胁迫,这位革命烈士选择了杀身成仁,以鲜血浇灌了自由之花。
- 在艰难困苦中保持清正廉洁、不为权势所屈服的精神,就是真正的杀身成仁。
-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抗倭英雄戚继光英勇战斗至死,可谓杀身成仁的典范。
- 爱国主义精神在关键时刻能够激发出人们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来成全大义的力量,这种行为可称为真正的杀身成仁。
- 为追求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科学家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杀身成仁的伟大意义。
分词解释
shā
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2 战斗,搏斗:~出重围。3 消减:~风景。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5 收束:~价。~尾。6 勒紧,扣紧:~车。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shēn
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5 孕,娠:~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rén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3 姓。